实用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伤仲永的阅读答案

时间:2024-03-27 15:47:18
伤仲永的阅读答案[此文共1319字]

[说明]伤仲永的阅读答案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伤仲永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1)隶耕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_________________

(3)日扳_________________

(4)环谒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对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C.邑人奇之。

D.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伤仲永》一文从侧面表现童年方仲永天赋高的句子是(

)

A.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这篇文章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属于 (2)此 (3)通“攀”,牵、引 (4)拜访

2.A

3.(1)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全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那么,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就不能够吧?

4.D

5.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意对即可)

《伤仲永》读后感

《伤仲永》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能否成长,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息息相关。这就说明了,我们必须要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或许这句耳熟能详的哲理名句,早已让我们的耳朵听出茧来了,但是,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上,我们永远只能吸收而不能满足,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工作,他经常利用别人的喝咖啡时间学习,这难道还不够吗?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为类从奴隶时代发明文字到现在流传了几千年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的“一辈子”的时间能学完的呢?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没错,人无不是在学习中成长,没有一个人会说自己已经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在生活中,有些人因为取得一些成就便满足于现状,沉醉于一时的成功……这些人到了最后始终是落伍者。而一些人不满足现状,发奋学习,最终是社会的强者。可见学习是无止境,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习。

我曾听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国外某大学一群即将毕业的工程系大学生全部被一场他们全都自认为简单的考试所考倒。这同时说明了我们将来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东西要学,现在的一点知识是绝对不够的。

或许当我们结束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一些人将继续学习基本知识,另一些人则要去攻读“社会大学”,虽然道路不同,但我们都还要不断汲取各类知识,因为学习是无止境的。

《伤仲永》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伤仲永的阅读答案[此文共131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萌芽文秘网 www.mengyabaobei.com 版权所有